神農廣播電台網路社群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Login

免註冊即享有會員功能

搜索
查看: 26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農我農漳州行—再論兩岸農業交流 ─ 伯麟

[複製鏈接]

123

主題

129

帖子

113 小時

在線時間

專業駐點會員

麻吉1280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積分
8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 19:30:3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暢遊本站。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你農我農漳州行—再論兩岸農業交流
6 ~, O0 _8 J1 A% `: z/ t
8 u, G% u4 E% Y: y  |8 S文/圖:伯麟5 \9 N  w; k1 g. [4 o8 t5 [

4 K8 G: D! {: \2 w 
8 M- p/ v5 q7 P: U$ B
* L" V. g/ l/ i9 d) {
7 e( X0 p3 X3 e: k4 @8 d( U4 k7 g11月18日起一連五天,由中國農業部、國台辦、國家林業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海峽兩岸農業博覽會」及「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在漳州花博園(東南花都)舉行。' K  P$ L) S$ @7 y& b) l8 p6 Z

4 _. j2 \/ |& c2 X: |% U台灣的聯辦單位有中華農學會、台灣省農會、台灣農業合作社聯合社、雲林農產物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和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
" v6 R3 W) R7 M3 e% G% u: D2 @1 Q* W- A9 @; U% y" n6 ~
荷蘭花卉拍賣協會也是本次盛會聯辦者。/ {' O1 Z% h/ z9 z9 K. |, k

: g( m/ h. X; m  M5 V已經辦了十屆的花博會,為什麼今年要擴大規模改變主題,增辦成農博會?7 G8 [# X( I, T# f5 }- c0 [/ g
6 H/ G# S( u2 b9 R# q7 E) f
因為主辦單位想藉此突出「南方特色和大農業概念」,而在對岸近年來積極推動的各項海西經濟區建設中,漳州市政府也想利用自身原有的基礎,加快佈局,搶著先機。1 J- f4 w! n+ F8 o

. ^' p& m2 t! {9 |! l6 E  j博覽會分室內展館和室外展區。
" U7 g8 \1 R1 z1 X* `: u* s6 H$ Y5 q! G0 E+ P
室內展館有四個,總面積三萬平方公尺。
' @  ?+ j8 X8 `( v2 g8 N* i, i- c/ x1 l! x% |
1號展館展出了本次活動的主題:現代「五新」(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肥料、新機具)區,台灣區、福建農展區、台灣農業創業園展區和現代漁業館。 2號展館以花卉為主,有福建各市區花卉特裝館、插花花藝館、花卉造景區、盆景、奇石、國蘭和漳州花卉精品館。3號館展出福建省品牌農業企業和項目推介與洽談簽約區。4號展館展示地主漳州市下屬各區、市、縣近年來在農業上的各種成果。
8 h/ F% W4 G  j1 o9 z8 L6 v/ y+ I- I1 D9 O+ }) C4 Q
室外展區面積達15萬平方公尺,除了農業機具及茶鄉街外,以花為主:閩南花果園、百花園、盆景園、錦繡漳州園、棕櫚園、榕景園、三角梅園、荷花園、蔭生植物園、沙漠植物園、花卉培育基地等等。$ T- L; {/ q% r1 H

9 ^& i* A' _, |6 w' K' `% z& f7 l本次活動另外還有漳州海商論壇暨漳台族譜對階網站開通儀式、台灣農工商同業公會海西聯絡處入駐儀式、海峽農業科技論壇、中國農業市長海西論壇、海峽兩岸鄉鎮對口交流對接會、海峽兩岸木偶節、希臘克里特島省與福建農業產業項目對接會、資東市場與現代農業對接會、書畫展及精品拍賣會、以及採購商與供應商的對接洽談等等系列活動,同時在漳州各地舉行。5 j5 U) Q5 ]2 o2 j# H/ x
$ u4 f4 @: r- W' W9 O
根據漳州市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此次參展企業共有1157家,其中福建省內企業791家、省外企業85家、台灣企業281家。預計參觀人數會超過以往的48萬人次。& i4 L0 [! e% t, u

6 h; c' ^! e9 m2 I5 q, ^! K我在17日晚上抵達漳州,花了兩天在東南花都展覽會場,參觀了開幕式、看了每個展售攤位、訪談了21位現場人士,並和大陸媒體同業交換了一些意見。/ |6 t% N+ T' A* O

5 |+ I' S* K4 P: z, S. i開幕現場花團錦簇,彩球彩旗飄舞,嘉賓雲集,各級領導致詞如儀(代表台灣致詞的是蔣孝嚴),共同企盼「花開兩岸、共創雙贏」。
: \  }& q* U8 {6 C/ R% h. M1 j! t" K" {, K( A

4 l; A6 y4 d' L( R
  k% i% {2 p$ W) ?5 W
8 ~( S+ n9 H6 Q0 d  \* _6 }9 c- j% k3 S  I+ K8 X( h0 Y# S6 V
典禮當中,令我耳朵一震的是:「…頒發2009福建省品牌農業金獎企業,每家獎金人民幣100萬元…。」,當下浮出一連串問題:福建有多少金獎農企業?得獎標準是什麼?有幾個是真正農民苦幹成就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好大手筆,光獎金就將近1億台幣(今年有20家獲獎),這些農企業上繳的稅應該不少?…* ~5 U# l# F/ ]
8 D9 w9 y6 R$ n5 Z4 i: y
剛認識不久的同行張大姐指著台上一位領獎女士建議我找時間採訪。
9 {; u  J8 x/ {5 Y) ^3 f& N) N
; {' p  R3 g9 ]! {# H0 A% |% C. u: v0 [5 w: s6 H: x- x

! Q8 a% `1 R: R$ W古銅膚色,粗壯身材,任誰都能一眼看出她是位標準的農婦。7 Z+ `5 Z. I! }) d4 O# D
4 [! q3 e5 l  _- o3 J/ y* I% R& d
人聲鼎沸中,她遞了名片給我:莆田華林蔬菜基地有限公司、寧夏華林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水英。
. H2 `/ l8 {: `; m7 k( G; V% l0 w! H1 k, R3 Q+ {- E+ v% Z8 G2 n1 a
14歲就下田裡幹大人的粗活,婚後種菜育苗,每天從早到晚,埋頭實做了10年,不過就是湊合著家計。1982年,一個機會,林水英女士和四位友人各出500元合資墾了30畝(2甲)荒地,開始「大規模」種菜。當時「菜價每斤2分錢,雇工每天工錢8毛」,頭一年卻因同屬十字花科的甘藍和花菜異花授粉,甘藍不捲心,花菜不開花,血本無歸。其他人打了退堂鼓,她逆勢咬牙,反而承包了50畝地,並記取教訓,在開花期用網布包起花菜和甘藍而得到應有的豐收。她學到種菜不能只憑經驗,還要懂科技,於是育苗、種植、施肥、植保、貯運,邊種邊學,越種越精,成了市場賣菜的大戶。1993年,她的種菜面積已達近400畝,並因品質優良,遠銷京、津及俄國,而她種的菜,「面積從幾百畝到幾千畝,擴大到上萬畝,年產10萬噸,營收破億」。- l* d' q6 m7 n; R$ v  n5 X
- I8 P% L. v0 f1 D  q$ m$ f6 Y
1 V* l% Q* o% j3 z' C' J
- T; U1 n, s. [8 O4 O3 S6 y
4 ~1 \7 y1 s4 ?2 T
今年她把在福建成功的經驗,複製到西北寧夏,投資運作一個包括保鮮室、製冰廠、冷藏庫、加工廠的5000畝蔬菜基地,使當地農民原來每年每畝不到500元的收入,因受雇於華林公司,每年可多收1萬元以上。* ], c3 h9 @) M: R, z/ _
+ c2 l8 C# Q* o' |
她不只給魚,還給魚竿教窮苦農民怎麼釣。4 E- \. y/ A( A; z4 T
3 x% f$ ]: c4 [. |. t/ z
進入展覽館,「五新」展區迎面而來。# T5 D, i0 H( Z9 V0 E

1 n, C0 K  _; q/ t0 s8 R, |" z靈巧便利的小型農機、各類新種米糧、果菜、茶、實用菌、生物農藥、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高效環保化肥、飼料、各式微生物肥、水培(水耕)以及近年全球風起雲湧的農業生物技術(展出的有大型沼氣基地模型圖片)和各種農作物萃取的藥品、食品。" k4 ^. C; M' k1 W
! K0 F$ P2 n) T

: M# F& p/ {0 Y7 T( @$ k% F) r' q% \. `& v3 N7 ?5 W

, p* a5 L3 w2 S9 P* K2 w
4 ^/ Q5 d. n3 T  Y6 K9 p0 J  l展出中的新品種中,特別介紹了台灣引進福建的台梗8號米以及花椰菜、西瓜、毛豆、苦瓜、茄子、生薑、四季豆、豇豆等蔬菜。而其他如玉米、葉用甘藷和所謂「保健型黑衣花生-黑龍一號」,就圖片上看,和台灣的同類品種相似度百分之百。
# s* c4 i8 E  q$ z- S: |/ d) }8 P1 h, D/ @$ G
現場有一盆我們曾在節目中介紹過的菜用枸杞,大陸正大力推展,營養價高,食療效廣,台灣農友應設法引進栽種。  t& J  a: [; f5 ^, T( E$ P- k, V

+ x) ^& e. |, ]. ]* G" C- m1號展館正中央是來自台中、花蓮、雲林、嘉義、屏東和南投六個台灣農業縣的主題特色館。
; K7 g" C; o& W! ~) K/ V! ]- |) \7 W& f4 E/ f2 b7 N% u$ b
) F( @4 E! g* Z8 P  x5 r
' y* X! I2 C1 j( R& k6 N. F- g
4 V; N& K9 e6 w, T
大會手冊上說這六個館是台灣相關「各縣市政府和農會聯合組織團參展,集中展示本地區農業特色資源和推介銷售特色農產品伴手禮。」
- X  Y: a4 j0 W6 g" @% B  E5 e( d
六個館本身造型設計雅麗,頗有特色,但參展內容用閩南話說,則叫「面子盡掃落地」。; {  @/ J& M. E! I4 [0 g1 ^
, O( s+ F) |- k% s# l5 Y2 a( c
花蓮名冠全台的「無毒農業」,在這裡完全看不到。2 y, p9 M( Y" H* t3 \) _  N

$ P( Y% t, s! P! |/ {: `南投埔里自稱(也被公認)是台灣花都,展出的竟然是酸痛膏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米。埔里的甘蔗、筊白筍、紹興酒眾人稱道,但米絕不是強項。
- s/ @: H" ]8 ~9 O! Z- Q" [( d" h* x1 D+ U# C$ f
台中的高接梨、釀酒葡萄、甜柿,嘉義除了阿里山茶外,洋桔梗、蘭花、牛心柿都是台灣第一,卻不見蹤影。
4 c5 Q( ~) M4 Q; B2 W. S& b2 Y0 G  b% U. F% P/ f* _0 b7 [
雲林是神農電台故鄉,展出西螺米、古坑咖啡、黑金剛花生,總算不離譜,但掛一漏萬,許多令人讚不絕口的好東西,如縣農會自己生產的花生湯、林內的木瓜奶粉、莿桐的的蒜精、虎尾的芥末花生、口湖的南瓜粉、東勢的茶鵝,還有雲林縣政府花了大把鈔票廣告的「黃金三寶」(黃金烏魚子、黃金甘藷、黑「金」鋼花生)等等,除了黑金鋼花生有少量展售外,不知何故,都沒能讓大陸朋友目睹親嚐。
; w$ x6 Y. f' p
+ Z4 h, d; Q# ?# l9 y8 y大陸遊客來台必購指數第一的鳳梨酥,總應該擺個專櫃,讓沒能到台灣的民眾有機會品評一下吧?一個也沒有。, A# n* z7 @/ s% H. h

7 D8 f, O, H/ F$ _台灣農產主題特色館旁邊有一百個台灣農產展銷攤位,內容五花八門,吃的、穿的、用的、塗的、玩的,一應俱全,什麼都有,就是沒幾樣真正的台灣農產品。古坑農會賣古坑咖啡和白柚蔘,是少數名實相符的攤位之一。木瓜牛奶是台灣名產,現場有一攤,生意興隆,但對不起,是山寨的,牛奶來自伊犁,木瓜產自海南,但總算是農產品,總比賣拖把的、賣玉鐲的、點痣的切合展出主題。
% T+ ^+ Q  `, b1 @
  s; f% l8 n: U9 y( d
% ]8 _* o5 `7 }+ \
; M. a/ o" @5 E* Y9 D! Z$ B5 p$ e: J" ?

2 R; [5 G9 l. h# m/ E/ p台灣農業的精華、精緻與精彩,怎麼到了大陸全變了樣?6 i$ b; v! {' `; j+ p! n" n
$ o* N! h! K+ \4 t- @8 {, U
台灣展區的另一頭有兩塊巨型看板,一書「台灣農業創新的搖籃」,一書「楊馥成活力素」。前者指中興大學,上面介紹了鄭經偉教授的蛋殼裂痕自動檢測系統和幾年前本台率先向台灣農民推介的各種有益生物、微生物製劑,如黑殭菌、放線菌、枯草桿菌、蔡十八菌等等。後者是嘉農(前嘉義農專,現嘉義科技大學)基金會發起人之一楊博士多年前在大陸獨資研創產銷的微量元素肥。此外,在第4展館中展出了味丹公司製造味素的廢棄物進一步提煉利用的農業資材和沅美生物科技一些屬於台灣「五新」農業的產品。. A+ C. q; g: h

; \. K; j4 V9 X, [1 u) p3 @9 I0 W1號展館另一令人矚目的區塊展示著福建漳浦、莆田、三明、漳平永福,江蘇南京江寧、淮安淮陰、無錫錫山,山東栖霞,廣東汕頭潮南、珠海今灣,安徽巢湖和縣,湖北武漢黃陂,四川新津,重慶北碚和雲南昆明石林等15個中國近年來陸續開設的台灣農民創業園。( A8 v$ G, W& M  d
1 m" S, ], p! R+ D1 ~! I# D+ W. m, D% l
整齊劃一的壓克力彩色圖版和成品陳列櫃,介紹了各園地理位置和建設現況,也展示了每個創業園「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合作新成果」。
9 O: W8 [% \. y5 ~0 a+ h2 I
5 _: g$ L& h" i  o7 F. u! x我走遍了每個展位,有些是去年或今年才籌設成立,剛開始招生,尚未有人進駐。最早成立的漳浦園區則有76家,而有「大陸阿里山」美稱的漳平永福園也有34家企業已在營運,前者以花卉產業為主,後者絕大數從事大陸「台灣高山茶」的產銷。; l; o- w' k8 A4 O* _
「從台灣來的農民有多少?」,我逢人就問。, W. F4 u" C4 z+ {% e
1 w4 l- l& Y3 ?2 M
漳浦接待人員坦言:「實在不多,就我所知,只有四位台灣來的蘭花農」,而漳平永福園一位先生則說:「有好幾位嘉義南部和中部種茶的來我們這裡投資,具體人數說不上。」$ x; l9 I: x$ D& ?! ~5 K. Q* f, h1 j

$ p* W4 V7 t: y  Q# Y7 D% ]7 s  G這些美侖美奐的台農創業園展區,除了漳浦、莆田、漳平一直堅守本位外,開幕儀式結束不久,就陸續淪陷,成了賣牛奶片、烤鴨、零嘴、健康食品、甚至皮帶的特賣場。
" F! x( \( ~6 Q/ Y
6 {$ W" J+ [$ {; ^" A$ ]! p% U我忍不住問賣皮帶的:「農展怎麼能賣皮帶?」
$ S- O1 D6 f! _8 L
% N+ B2 l$ _& ~% r6 X# \4 a+ V1 G( k「這是真牛皮做的,牛是畜產啊!」# T' f  H/ Z3 a  S4 w2 l
; A% U& f# E5 N  P$ S
牛皮果真不是吹的!
# o0 ^2 x" B8 z' G8 y/ V. |" J9 q8 v2 m. e, j2 J
現代漁業是1號展館中呈現的另一區塊,展出了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發的海洋科技產品;綜合特裝展區展示現代養殖模型、觀賞和食用魚水族箱、漁業養殖預警系統等;福建省漁業企業所研發的「五新」相關產品:新品種、新魚藥、新漁具、新飼料、新技術等。
; A, p0 n) l- _) d9 l2 v0 H1 M. [+ \8 y$ {- z2 g
現代漁業館中展出了那些特殊優良的漁產海鮮,在場民眾可能沒幾個注意,但所有廠商裝漁獲的冷藏冰櫃外頭標示醒目的某品綠豆沙冰,引起不少人詢問,是一次成功的異業結盟廣告。
0 o" @; b5 g9 o0 T* ^- [5 Z: U( ~4 A" A

/ y9 ]7 {8 q% g# Z2 s( Q7 N" b+ g! i3 E  x% a9 {; e
0 f* _/ r' e4 g! c0 k8 K& r
2號展館展出的主題是兩岸花卉、實際展內容基本上市以漳州和其他福建省內各區市的花卉、園藝產業為主。水仙國藝和榕樹盆景(當地稱為人蔘榕)是漳州歷年全力推展的項目,而現場展示的花藝、奇石、花卉造景等也是呈現了大陸近年來努力與國際接軌的初步成果。此外,有一小塊專區展出了一些所謂的台灣「蘭花精品」,勉強聊備一格。
( Y3 |$ W5 d. v: W" D- `, K$ ~6 J# `. E8 S, X  `
3號展館分兩部份。前段有中綠、天福、超大、閩中、廚師、同發、元盛、同發、魏氏等等二十幾家福建品牌農業金獎、企業展區。後段除了作為廠商洽談簽約區外,第二天(19日)上午還有一場「台灣十大農產伴手禮票選活動」,雲林縣農會新任總幹事謝淑亞和西螺鎮農會沈培昇在台上賣力向彼岸同胞介紹來自雲林的優良農產,而主辦單位誤植「伴手」手為「拌手」,也讓我方人員費心解釋了一番。: b, k" m9 g: m8 W: w
8 P6 \( O. a# ^1 s3 j6 N3 H
票選結果誰獲前三名?事後我們問沈先生和雲林物流中心與會人員,竟然沒人知道。1 Q% U4 ?3 H+ R6 G) I* k
1 s9 j6 V% k: w) y( \0 ?8 b& [% L, [
整個展區以我目睹所及,北京烤鴨、蠶絲被和大小瓶罐的健康食品,絕對穩居買氣冠、亞、季軍,買花的人反而不多。
. J  I! ~3 p& m3 l/ H' @0 ^
2 B+ ~& H8 i. p0 u: V8 I! P4號展館是漳州本地各區、市、縣的農特產及台灣、漳州農業「五新」展區。漳州的水仙花、天寶香蕉、平和五官溪的蜜柚、雲霄的早熟枇杷、漳浦的保鮮蔬菜、中華安的鐵觀音、詔安青梅、南靖綠麻竹等等都是展位上的主角。
! {1 b& r: D* y' K6 W7 R
& S+ z/ f+ f' y- f2 i8 Y19日下午,大會新聞中心工作人員陪我到東南花都接待中心,去看了一下剛成立的「台灣農工商協會海西聯絡處」。& [1 _8 p! K& @& w4 y

. B3 A7 ]* S3 T' y! C1 {9 F+ d這是漳州市政府執行中國國務院建設「海峽兩岸經濟區」這個重大政策的一項重要措施。
. }* U6 P" L  E) q- W9 A* n9 _
9 e* U2 C) {  G接待中心四周小橋荷塘、花木扶疏、景色宜人,有十幾座外觀雅麗、內裝大方的獨棟別墅和一棟設施完備的商務會館。漳州市把這些全部提供給省農會、工業總會、商業總會、農畜發展基金會、農機同業公會、嘉農農業發展基金會、冷凍食品同業公會等等21個台灣農、工公會團體無償使用,作為兩岸經貿洽談和產業對接的一個常態性工作平台。
3 X" O1 h1 Q$ f" T/ _" y ! }7 S; f1 o$ o+ D

& c' {) \  U2 e' L" [% N/ j% x: `" Z8 n+ |' k: P& @4 H1 ^
- h, C( u8 O* ^' t* N4 I! X
面對勢不可擋的兩岸交流,對岸以行動展現出誠意和禮數。
2 h, y* \1 Z: Y# i& y
0 S4 [. C3 t' J, }  H( P最後接受我訪問的一位先生,承包了幾天前才在長橋動工的兩岸花卉集散中心部份工程。他告訴我,這個初期佔地兩千畝的大型花卉出口基地,包含了展示、冷藏、包裝、檢疫、批發、海陸空運、金融服務等多項功能,「預計三年完工,但我們是邊施工邊運行…」。' a. P) S6 d% J' ^

& J: S# |) C8 n3 R這位先生言談中的自信與豪氣,讓我腦海中出現一幅圖像:荷蘭的阿拉斯米亞正在搬家,搬到中國,搬到漳州,搬到長橋…。7 Q, r3 b& E9 m/ `  a

% s- V2 S7 G; m) U本次大會另三項與兩岸農業交流的活動:海峽兩岸鄉鎮對口交流對接會、海峽農業科技論壇和中國農業市長海西論壇,因時、地衝堂,無法親往了解,而大會所提供的書面資料又不足窺全貌,只能存而不論。- q: ?! \7 H/ ?" u% M

5 f- Y- N# D6 _4 v: b) D, E$ g台灣內部由於意識型態,對兩岸的交流,不管是不是農業,一直處於兩極論述。
* p3 `- i" ?" y4 M7 t" ], c1 B% k2 R! w4 Q3 S% {- |6 q* s
贊成者,認為「合(合作)則兩利」。另一群人士則主張「合則被併」。1 Y* m* e1 i' e7 s4 Y" K8 h, I

4 R! Z: Y6 V8 @前民進黨主席許進良就主張要大膽西進,他強調:「台灣農業今後的出路在大陸,希望兩岸能早日達成協定,展開大規的農產品貿易。」, e& \' N  {6 f% W
7 O% _/ w1 |2 f) M5 Z: W
有農民詩人之稱的詹澈先生也認為台灣農民面對農地減少、人口老化、自然災害不斷、島外廉價農產品衝擊,非常需要一個穩定而廣闊的市場,而大陸「正是台灣農產品的理想銷售地」。
2 [3 P( m5 E0 Q( p3 d* e) P, F+ V4 [  f1 ?
農產貿易,尤其是台灣對大陸單向輸出,幾乎是台灣許多贊成兩岸交流人士一廂情願的思維。, N7 R* X6 G: x- x# E* v

9 [# {. m$ ?$ m然而,撇開貿易必須是互惠對等,不可能光要大陸買台灣的而台灣永遠不開放對方進口不談,兩岸農業交流不管理論或實務上,不該也不能只有貿易這一區塊。
5 N5 k" z" k% y- @
7 H/ I8 K6 n8 E- k事實除了農產貿易,雙方和農業有關的知識、資訊、技術交流,長久以來一直同步進行著。, Z& f3 M9 L* W3 j

" i7 P/ E) O4 i1 _而兩岸農業交流的意義到底是什麼?6 Z4 K" ~* S/ }

2 F- g: M/ q* X9 y# X5 Y是台灣人念茲在茲的「賺錢才是硬道理」?是大陸從不諱言的「祖國統一大業」?還是應該回到農業的本來面目,共同檢視、重新型塑面對全球唯利是圖的重商主義農業應有的核心價值和尊嚴?% r9 l" `2 G' [' N2 t
" ?* R& _3 C% z) U& I# X3 p
今年四月下旬,人民大學溫鐵軍教授來台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提到兩岸農業發展都有其局限性,即使雙方合作,前景也不樂觀。溫教授認為兩岸農業都面臨機制性根本問題。農業屬資源優勢產業,不像美、加、澳等粗放、大農式農業,兩岸因相對單位成本高,面臨嚴苛的國際競爭,雖然台灣某部份的農作物的品種和栽培技術容或領先大陸,但兩岸農產的價格優勢已經或正漸喪失,所以就算雙方簽署ECFA,進行農業合作,也不容易克服上述價格上的劣勢。
. e4 Y+ Z4 K/ N7 i! u$ K( J! W( n" L7 _1 y* _8 \. c
溫教授以全球視野反觀出兩岸農業交流當中大家忽略的一個面向,那就是除了各自的利害盤算,雙方應有更高的戰略思維,共同面對全球農業的危機與挑戰。% |9 j8 E0 D) O& l" N

8 A0 {6 N+ ~* w) [1 V我曾論述兩岸農業交往貌似熱絡頻繁,其實有諸多不對稱,尤其是知識、訊息的傳播不透明、不普及,使得兩岸農業往來,商業利益的運算與運作,遠遠大於農民之間實際的互通與獲利。
$ ]  G( K. b$ W4 w+ c; {
' x  b' ~( J# r2 p中共一再公開承認與感謝,台商技術與資金的到位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就非凡的主要動力和助力,也或許因此形成對台農業交流「以商招農」的慣性思維。- c3 ?4 W9 w5 f* t
& x* {& _" e% U: [! D, W' c9 u
早期台灣農業的某些品項和技術,比如說熱帶水果、聖女蕃茄、茶葉栽種烘培等等,確實強過大陸很多,也因為有人將這些品種、技術帶進大陸,使得許多「愛台人士」大聲叫囂說這是賣台毀台的行為,而造成許多不明究理的台灣農民對大陸舊恨未已,更添新仇。
. d5 s" l$ v, B8 }6 b. X
8 w0 }  W- |1 i0 Q1 z  _+ F3 S1 E我們曾一再提醒台灣農友,不要以狹隘的地域觀或半個世紀前敵對的仇恨觀看待兩岸農業的發展。面對金流、物流、人流、技流全球化的竄動,所謂的技術、資金絕不是台灣獨享的專利,箇中有無流通,你不去,別人正好去;你不賣,別人正好賣。而兩岸同種同文,距離又近,天時地利俱足,人和的部份,大陸已不提血洗,台灣也不談反攻,應該儘量利用眼前和平的契機,到大陸去發揮自己的專業,做大做強,進可攻國際市場,退可佔彼岸崛起後內需的一席之地,甚至因如此作為讓農業能自主自立,進而扭轉全球現有財團以金錢操控剝削農民的不義態勢,其意義又豈一個爽字了得!8 z6 |5 Y. _, h/ x- f$ |* k" C

: z3 [3 X6 c' W8 @0 X* B剛開始,農友們總認為我們唱衰台灣,沒有站在台灣農民的立場來談這個問題。
4 C$ Q8 Q2 G' w6 E# g6 I
" j) K* [1 l* V+ F) d; t$ n許多農友抱怨說,台灣生產成本遠高於大陸,台灣商標在大陸到處被冒用,如果農業技術再流傳到大陸,那大陸的農業水準不斷提昇,成本又比我們低得多,國際市場全被他們搶光,到時反打回來,台灣豈不整個淪陷?
7 r% T8 x6 S* E) U- J, x& G8 C7 F1 [8 M: {; h
所以,反對兩岸農業交流!反對ECFA!反對傾中親中!
2 _% O# ?0 Q) S- Q2 r& ]$ @( t/ A
# l0 g3 H0 y/ I. K9 m台灣農友的心聲,我們不但理解,也同意他們心中某些難以釋懷的疑慮。8 ]5 U/ s; ~, v7 ]1 z. {) N

7 g0 V. G/ U5 s只是面對同樣的問題,我們更願意透過理性的思判,採取不同的對應策略。4 N* l) h8 g# |5 j, k8 u# ]

6 U3 w: j: [. P- }; ]* w農民最敏感的所謂技術轉移問題,在過去一些年中,確實有所謂的某些技術是台灣人傳入大陸的,但我們冷靜觀察,這些所謂的技術,是不是台灣獨創獨有的?這些技術以大陸現有的學習能力,能不能透過全球網路或直接出國參訪知道、看到、學到,還是非從台灣技轉不可?3 z( T; y- s/ U# @0 V
4 ]. s5 d: C5 s! a0 G$ {
就以蘭花為例。
* J6 H6 V6 C% P% _: N: h3 r
+ b7 F8 v. q2 X' k4 K4 c大陸媒體曾訪問一位漳州南靖的張姓花農,談起種蘭花的過程,他對台灣人的感謝溢於言表:「養蘭技術還是台灣人厲害,多虧他們的幫助,我們蘭花養殖技術才能突飛到今天。」
3 m* V6 ]) K3 L' j8 d( \" T" k& F/ Z3 v; ]+ Y
他到底向台灣人學了什麼技術?突飛了什麼?
8 o7 f- \, Q2 u- a
6 c/ d! ]$ T3 {/ e「我去台商劉先生家的蘭園一看,終於掌握了〝三改技術〞:一改斜網為平網;二改土稱為石栽;三改種面為上架…。」
$ Y1 G4 P  Q- [+ g% x" \3 Z& y$ g9 M" g2 i! @
他們原先像種菜一樣,把蘭花一株株直接種在田裏,根爛得很厲害,看到台灣人是一盆盆地賣,又改種在泥盆裏,問提仍無法解決,最後在花盆裡放小石頭,並離地放高到架子上,成功了!& M9 R7 A9 W9 F6 |) x2 b0 ^

! M" u+ T; U4 u+ z0 E1 L # H/ m8 }  @- n' S, [0 K$ I7 p# q( D% a4 ~

, f0 t/ @5 b% L' h7 H. S
2 h( D6 _& N+ l張先生感恩萬分的「三改」是台灣的「關鍵技術」,或只是所有蘭花業者的「基本常識」?
* o6 x2 \- ^" d5 e- M9 b0 r  y" I5 F3 y; L- V& N; I+ Z4 |% K* F/ V
展館現場擺放的蝴蝶蘭,只開六到八對花序,我輕輕告訴他們,台灣蘭花競賽,這種花連參賽的資格都沒有。
4 Y' I2 [% f  E$ V% C: E7 G
4 e4 x( Y/ i( r4 ]% ~# Y0 k' N台灣近兩年的技術已經達到雙梗22對花序。
7 g. r! G2 w; m3 j; o9 z
9 @6 t  C" @  K4 Y. I台灣蘭農確實有一些真正核心技術,這些技術連同一蘭園的工作人員都摸不到,怎麼會流傳出去?! R9 V& W/ G2 z! z6 `

3 J8 r& |- Z0 V% T+ e栽培技術固然是一要項,但面對國際買家巨量而均一品質的要求,無以掌握國際市場之通路,碰到國內炒家無預警地單品炒作,也無法斷金錢遊戲對專業栽種之操弄,這才是兩岸業者共同面臨的難題。雙方必須攜手合作,以台灣的技術和管理,配合大陸大面積的栽培,以國際規格,經營國際市場,才能真正互利雙贏。
4 f/ w% _: I8 ~, L3 `
, X! v8 H5 u/ y! h4 M2 n9 \我們很耐心地向農民們解釋,如此不但不會讓台灣衰,反而能讓台灣藉著大陸的發展,和國際競場接合。9 ]1 D/ E. Y6 d3 R. x

6 ^2 X$ j( ?3 e9 Z3 A4 G我們當然同意,大陸不是合作唯一的選項,但去其他國家創業,語言、生活、文化上的截然差異,一般農民更裹足不前。( Z7 T/ E3 F0 P! w% s0 E2 k+ R' l
4 }# n: W; x8 D' P6 F
我一再主張,兩岸農業交流,除了農產貿易,農技互補外,農民、農村間直接的互動互訪,才能突破雙方認知盲點。4 t0 Z$ Q4 Z' y- t' c. I

8 @: _4 s, o& a$ W6 G) ?' g0 a大陸沿海都會的發展,到過的人都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但大陸農村這幾年,有些什麼變化,台灣鮮少有人注意。同樣地,最近大陸訪台人士不絕於途,但除了101、日月潭、阿里山、墾丁、花蓮,有幾個人到過看過台灣鄉下?
6 i, b) O- y9 L/ L+ l9 V# c# _, k+ D1 u9 a/ p
這次農博會的「兩岸鄉鎮對口交流對接會」,大會資料中表列了嘉義大林與漳州薌城區、漳浦長橋與高雄大樹、盤陀與嘉義溪口、南靖南坑與雲林古坑、平和大溪與宜蘭「蕉」(應為礁字之誤)溪等互相對接。8 f$ s2 R1 R+ k, ?5 L

4 J$ m" p) c' i( ~$ X日前陣容浩大江蘇團訪台,《中國時報》在11月10日以顯著的標題「蘇台交流頻繁加強農業合作」大幅報導了江蘇和台灣的相互往來。文中特別具名提到「兩地的基層交流也相當熱絡,包括南京的橫溪鎮與雲林的西螺鎮…(共五鄉鎮)彼此建立了對接合作關係。」3 f3 U2 t  b- I- t

; u+ B5 o0 {- t: r0 m1 f西螺和古坑就在雲林,我們直接詢問了西螺鎮公所、西螺鎮農會、西螺果菜市場和當地最具規模的果菜合作社,沒人知道「橫溪鎮」在何方。我們問了古坑公所與農會有關人員,也沒人聽過對岸福建有個南坑咖啡正蓄勢待發。在漳州,我碰到據稱來自高雄大樹鄉農會的一團二十餘人,但我透過身為大樹人的一言兄,向一位在大樹農會工作了二十年的女士打探,也不知道大樹和大陸哪個鄉鎮合作了些什麼。- G4 x2 @$ L) x1 E

2 ?) e# U  b8 d大陸方面對來訪的台灣人士確實款待熱忱,誠意交流,希望「透過直接全面交流,深入了解,達成合作。」但台灣每年到訪大陸的農業團體數以千計,為什麼我們聽不到任何兩岸農業合作的正面表述?& @0 f# {! \$ F* B5 o9 H
8 N; G: |* \0 B
主權歧見還是首要原因。
, A; v- P; |% ]7 M9 L/ ~8 d
( P) T* U  t9 o% l1 H, u- G$ Z4 r長達半世紀的分治事實,讓多數台灣民眾對中國及中共不了解、不相信。8 M1 O7 o# I! V# m9 t' ?' `8 X
, Q# V, i, p0 @
大陸方面招商為實,招農為虛的思維和做法,也阻絕台灣農民赴大陸發展的意圖。
5 u/ T+ G' d' o0 X  Z2 |0 a, `; u  ~* |' z, T7 N
前些年首次接觸「台灣農民創業園」的計畫時,我們就一再提出忠告:這是招商,不是招農。我們曾把手頭上的相關資料給少數台灣青壯農友看,僅僅大略翻閱,就被罵到臭頭。他們認為這些絕大多數台灣農民勾不到入園條件,根本就是虛晃一招,「消遣台灣農民」。
7 y% G# w( V  u/ J& X  O# a- o$ ~/ w" v
為什麼?$ G& {5 F* w" f: A! K# N
, l# K' x1 r; w9 y' M
這些台農創業園的地理條件、基礎設施、無一不氣象宏偉,花卉、蔬果、茶葉、漁產、物流、加工等等規劃,功能完備。但隨手舉幾個例:某鮮切花園,投資額4000人民幣;某精緻農業園,2000萬人民幣,某台灣高山茶加工項目:1000萬人民幣,有機米種植與加工:1000萬人民幣…。
4 v9 \9 _6 H, A( N9 T
' K% K% K8 w' E5 \/ o台灣農民只能望園興嘆。4 G6 Y, @+ p0 z' `$ u

) [9 S, D) m' z/ m# E7 m依我實際訪談所得,這些創業園既不台灣(不是台人、台資、台技,照樣歡迎),也不農民(絕大多數投資者根本就不是農民)。就算是農民,漳浦陳小姐坦言,這些創業園區主要是「吸引有關鍵技術的台灣農民來」,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台灣農民是沒有資格進這些園區創業的。* ]/ y6 O: g4 X9 i7 H

# G- j+ o9 Y7 X  o反過來說,任何一位擁有關鍵技術的台灣農民,又有什麼非離鄉背井到這些園區創業不可的理由?, w  ^" L7 p% T( }+ i4 V( G
) ]" t4 F! M6 K. N! P* x& s$ ~( i
這個問題,只有重慶北碚的王小姐答得乾脆:「我們願意花錢請他們來。」7 P& p+ [9 D% |8 M8 v5 V

# @# h+ n2 ]3 f. y只是要農民離開他所熟悉的土地遠走他方,談何容易。  \/ L6 Z9 A! B- {* ~

& o' G9 X  a, S+ q1 e少一點政治算計,少一點猜忌,多一分專業投注,多一分互信,台灣研發,大陸生產,合作運銷全球,高科技如此,農業也應該這樣。1 r. L2 s" d. a/ M, r7 [

( d% C) b7 }8 o$ n: |, G兩天採訪,有感謝,有感動,有感慨,當然,有感言。
! n2 I5 M5 M! I1 B" b5 s" m8 ?+ O5 a; X% e. |* L
感謝大陸有關部門的協助,讓我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能馬上進入狀況,了解全盤。在台灣,幾乎人人認為大陸是個沒有新聞自由的地方,但我必須指出,或許我們所專注的僅限農業相關議題,不涉政治敏感,這些年我和電台同仁在大陸所有的參觀訪問過程,確實沒有受到任何干預和阻撓。我在農博會現場到處竄了兩天,隨便看、隨便問、隨便談,就像前幾年我和阿寶去看北京農展,根本沒人管。: N) a$ x0 K. M6 R4 v
+ u* u% e( u3 F8 \- ?% N
每一個認真的人,除了林水英董事長,安溪佳友機械公司的郭秋先生、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區的陳月紅小姐、昆明石林的黃志興先生、翔豐節水灌溉設備的蔡江永先生,都很年輕,但表現出的專業和敬業,令我感佩。2 v8 R% B* `; t" v

; ]6 ]) Y9 P9 _) v8 I7 z其中,陳小姐去年大學畢業才進入漳浦園區工作,但對相關業務,如數家珍,應答流暢得體,態度親切誠懇,實在難得。4 u% }. y, {' f7 p; ~; a6 q- w
  d3 Y1 a! N& c4 e. ~* c+ g4 l- a
以花博會而言,因為是第十一屆,已經形成慣例,比起我們前年所見,並無太大變化,但就「首屆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論,我們可以感受到主辦單位宏觀進取的強烈企圖心,但承辦單位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 z% F6 I, e) u+ O1 h& y, t# i

! s( q+ L1 a7 q5 _. M「現代農業」是所有人都必須關注的議題。主辦者在展場入口處聳立著「高產、質優、高效、生態、安全」五大標的,展出內容基本上也能吻合這五項要求,但著力點稍嫌侷限在農業生產本身上,未能充分呈現現代農業跨業整合所呈現的高度與力道。「五新」當然值得一看,但新中有更新,而新知識、新觀念才是一切新的源頭,可惜這部份我們沒有看到適當的鋪陳。「安全」是上述五大標的當中的核心訴求,兩岸與各種農產相關的安全規範、檢測方式、認證機構、實作準則,也應在類似的展會上有一席之地。, h3 @3 j; v; {$ S
3 I, k# e5 o( z& a0 }- m
我曾笑著問現場新聞中心,這種國家規格的展會怎麼辦得像攤販市集?難道這也是學台灣的嗎?因為台灣每年各地大小農展,一樣是小販當道,不遑多讓。他們說,這次是某個民間企業承包的,在商言商,賺錢要緊,展不展什麼,可能不是他們的重點。
+ b8 l/ M7 H% B9 j' m6 O
* `& Y1 m6 K- x  d1 L; a3 |) ]大陸有些什麼優良農業農產,我們不便越權置喙,但台灣方面經常是由雲林物流公司組團參展,該公司最近管理人士更動,由對台灣農業深知深愛的謝淑亞女士(同時也接任雲林縣農會總幹事)掌盤。這次參展,她坦言才接任不久,未明究竟。我們由衷企盼她下次帶出的團隊與產出的內容,能讓大陸民眾,眼睛為之一亮。
" y; f+ N' w6 ~6 S/ h
2 I/ Y6 y$ t+ V9 s兩岸的農展,除了規模不同,台灣很多是單項展出,如西瓜展、柳丁展、咖啡展、米展、蘭花展、農機展等等。但有一點最大的不同,台灣各項農展參觀的農民非常踴躍,其中固然有「動員」來的,但自發前往的絕不在少數。而此次農展以我現場所問,除了參展的花農和少數答稱家裏或父母種田的民眾,幾乎沒有農民。或許是門票要30元人民幣,(台灣除了每年一度的「全球」花展或蘭展,其他農展基本上不收費),或許是地方太遠,往來不便,或許是農民農忙,抽不出空,但不管原因為何,應該多多鼓勵農民朋友來,不管看熱鬧還是看門道,對農民而言,絕對值得,也才不失農展本意。9 V/ @3 T7 c0 J) R5 x
我們當然更盼望、歡迎大陸農友也能來台灣看看這邊的各項農展。
- C. |; n) G2 f2 l
% J1 \$ r6 B4 P7 [. _% }+ O, X1 ~% G1 o, h4 g

4 @) p& u3 G5 t本文已刊於:神農廣播雙週報265期(98年11月20日出版)( E. i& {* [' ]' V; u  P

. y) n8 W# {6 }& `" Y
' d: M5 g4 R2 p; k" S* [4 K) ?

4187151034_df883e1eed.jpg (123.57 KB, 下載次數: 140)

4187151034_df883e1eed.jpg

4187151136_6d9fbfa8d0.jpg (106.01 KB, 下載次數: 131)

4187151136_6d9fbfa8d0.jpg

4186388825_14a8d7f366.jpg (105.67 KB, 下載次數: 141)

4186388825_14a8d7f366.jpg

4186388861_622c4d0804.jpg (114.54 KB, 下載次數: 137)

4186388861_622c4d0804.jpg

4187150630_cf64771b64.jpg (110.87 KB, 下載次數: 133)

4187150630_cf64771b64.jpg

4187150968_73a9bfd7ea.jpg (146.12 KB, 下載次數: 136)

4187150968_73a9bfd7ea.jpg

4187151120_e9fd937584.jpg (96.93 KB, 下載次數: 138)

4187151120_e9fd937584.jpg
前往瞭解

手機版|神農廣播電台網路社群  

GMT+8, 2024-6-14 05:45 , Processed in 0.19074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