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廣播電台網路社群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Login

免註冊即享有會員功能

搜索
查看: 45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合理化施肥的策略 ─ 曾明寶

[複製鏈接]

123

主題

129

帖子

113 小時

在線時間

專業駐點會員

麻吉1280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積分
8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11-30 17:29: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暢遊本站。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植物營養與肥料施用要點   系列七
1 J5 ^% D% I8 E
, Y) i  H4 \9 U第四部分 合理化施肥的策略3 Y+ @2 [: m- D& O" c1 n
8 d3 _5 d6 B4 W4 l9 \
文:曾明寶
# P: E/ h: z2 N8 {/ [+ t
$ X/ X/ O  h" P8 L( q& ~9 H4 }* H7 e( d5 ]

( H& m5 C$ y/ ?  i$ e# A9 P5 _" N; o適當的土壤及肥培管理,不但可以提昇作物的產量及品質,提供適合作物生長的健康環境,進而減少肥料、生長素、殺蟲劑及殺菌劑之施用,同時亦可避免土壤生產力的衰退,以及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 Z, d: J1 k  L2 a8 d
; i3 r& X: y7 u
通常肥料及土壤改良劑大約佔了整個農業生產支出的1/3以上,因此適當的土壤及肥培管理,在提高農民收益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能源巨大消耗及肥料礦源逐年減少的雙重壓力下,如何有效發揮肥料功能,並避免肥料過度使用所造成的後遺症,誠乃刻不容緩的問題。
: F9 i7 R& x6 o3 J2 S; D! |1 K9 F2 R
) b  m4 x* }9 f' R' S( \: p( D; _9 z作物的營養特性,肥料的理化性質,以及當地氣候、土壤、技術等條件和合理化施肥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合理化施肥即需就上述條件的特性予以考慮。茲將合理化施肥的策略介紹如下:  Z. h1 }9 B% r3 J) R
& I$ v; |3 l4 k8 y
(一)利用土壤及植體分析結果決定肥料的合理施用量$ H% G+ T2 S5 F! B
: t" a* ], ^9 O( ^2 ]
藉由土壤分析可了解土壤供應養分的能力,以及土壤中有效養分的含量;而植體分析結果,則可反映生長在該土壤作物的營養狀況。因此,由土壤和植體分析結果,可以知道作物養分的吸收狀況為何?土壤供應養分的現況為何?若養分供應不足,則應由肥料補充不足的量,然後再依作物之營養特性和土壤特性決定所應補充肥料量。譬如表一為各種作物依標準生產量所評估的施肥基準及養分吸收量,從表中得知氮素的吸收量每分地約 8~21.6 kg,其施肥量與吸收量相較,能達數倍之多,其中茶樹為施肥倍率最高者。因此配合土壤特性及作物營養特性所求得之肥料量,不但可以達到經濟節約的目的,且能增進土壤生產力,並免於污染環境。+ j7 M! R& U6 M3 b* Y. _2 m( J

+ q0 e" L( y- J. z3 F(二)依作物營養特性來施肥5 C" s) W0 R7 N5 c9 Q
8 s' s1 M2 O8 }8 d/ [0 ~: m
作物藉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的整個時期稱為營養期,包括作物營養臨界期、作物強度營養期及作物高效率營養期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對營養條件(如養分的種類、數量和比例)都有不同的需求。根據階段營養理論,施肥時應先滿足臨界營養期的需要,其次是高效率營養期。在注意關鍵時期施肥的同時,還應注意作物的連續營養特性,採用基肥、追肥、種肥相結合的方法,方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另根據作物不同發育期的根系發展狀況,施用種肥和追肥。作物生長初期,根系少,吸收能力弱,宜施少量速效性追肥,以滿足植物臨界營養期的需要。中後期,若土壤所供應速效養分供不應求時,則需追肥。追肥深度當與根系生長相配合,最好採用溝施、穴施或隨灌溉水施用,以保證能及時供應養分。
. ?8 i: W: k9 Q& S" L" r6 b* z
(三)依土壤條件而施肥, K. p/ w$ C  f3 G8 u* R+ l* |6 d; G
4 G9 a6 J7 g  E8 R
依土壤保肥及供應能力施肥,例如質地較細、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一般養分供應能力及保肥力均較佳,即使肥料一次施的多,養分也不致於流失,僅需特別防止植株前期生長太旺和後期晚熟的現象即可。質地較粗、有機質含量低的土壤,其保肥力較弱,施肥時宜採少量多次方式,以滿足作物營養所需,並防患生長後期因養分不足而出現早衰現象。質地粘重之土壤,應多施導電度低之有機質肥料,尤其是纖維較多的有機質肥料,可以增進土壤團粒構造,改善土壤保肥及供肥能力,以提高土壤肥力。其次是依土壤p H 特性施肥,土壤p H直接影響作物生長,以及土壤中養分的轉換和被作物吸收的量,因此是選擇肥料和合理施肥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例如酸性土壤宜選用產鹼肥料(如鹼性肥料或生理鹼性肥料),石灰質土壤宜選用產酸肥料(如酸性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料)。銨態氮不宜施於土壤表面,尤其是鹼性或石灰質土壤的表面。此外,亦需依土壤氧化還原條件而施肥,土壤氧化還原狀況,反應土壤好氣或嫌氣的程度,直接影響施入肥料中某些養分有效性的增減。通常施肥的準則如下:/ ?+ P  P" H: ~
! f5 O, L( u0 B2 T2 y
(1)不可於水田土壤中施用硝酸態氮肥,以免造成脫氮的損失,宜採用銨態氮肥,並以全層施用方式施肥。
. W. O/ j1 x# K5 U" }) E
6 `; u) ?0 B, u$ r! @(2)水旱輪作的土壤,磷肥施用原則可採用旱重水輕的方式,予以重複利用,提高肥效。將磷肥大量的施於旱作,生成難溶性的氧化態磷酸鐵鹽,提供磷肥供後作利用。
; k) Q8 D; Y) s8 Q( P* D1 n# o' }8 q6 Y" q, i8 w+ o0 O! u! O) X
(3)含硫肥料不宜施在水田土壤,以免生成硫化氫(H[sub]2[/sub]S)抑制作物根系的生長。2 h: P/ Q: M( Q, @: X8 `& {- g

) {( g  D1 |* b: W! z. V7 n(4)含氯肥料(如氯化銨)中的氯離子對亞硝酸還原酵素有抑制作用,從而減少還原狀態下脫氮的損失,故在水田土壤中施用氯肥,具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功效。" }/ O+ G" Q! s( R

5 x" D$ q- Q. h1 ^2 `在含某養分甚高的土壤,再添施該養分肥料,實屬不必要,因其對作物增產之效應甚微。然而不必要的施肥和過度的施肥在本省甚為常見,一是因為農民為了確保不致於發生養分缺乏狀況,二則因為不知道那些肥料應該增施?那些肥料應該減施?肥料氮素的供給量及其吸收特性,除因作物不同而異外,亦受地形、土壤條件所左右。氮素肥沃度良好者,氮素供應量可以再少一些,這表示減肥的可能性事實存在。: G6 x8 m: Y; X) m; F& B1 S/ }

9 t& X9 Y0 b" i  i3 S% J5 I' W農家經濟與減量施肥的平衡性是可以兼顧達成的,土壤肥力狀況因地而異,肥培管理亦應因地制宜,才不致於盲目地參考別人的施肥量,或求助於複合肥料的弊病。複合肥料雖有其價值所在,唯易發生某些養分不必添加的弊病,不但不能達到產量與品質增進的效果,反而可能由於養分間的拮抗作用,造成其他元素缺乏,以致發生反效果。. k! T' z4 G: U& |$ s0 G- @9 x

) T6 S" z) H  X% g2 ^& p  A0 \! \合理化施肥不僅要使農作物產量、產值及品質提高,更重要是要降低肥料施用成本,提高農民收益。為達到合理化施肥,應先了解土壤中植物營養養分之供應能力,才能依農作物所需養分之量與時期,予以調整補充施肥。在合理化施肥制度下,作物較少得病,農藥使用成本也較低,對農民的危險性自然降低。因此,合理化施肥不但能維護及增進土壤肥力,土壤環境也較健康,這樣才能使農業真正永續經營,對社會及整體環境作最大的貢獻。
& m5 B- ^# F' V+ c6 K/ l  L
0 u& S( H; [' @& [
; z7 G# A: \- n* Z: z5 F8 N9 `9 s; C; X2 D$ b0 g; Q" L: H9 o% h+ c
* Q  T- d' m3 k* u
本文已刊於:神農廣播雙週報242期(96年12月20日出版)  h- p9 O, J+ X9 P9 `* l8 w/ N

1 n( F" I- \3 a! W: V, W) D
前往瞭解更多

手機版|神農廣播電台網路社群  

GMT+8, 2024-6-14 16:53 , Processed in 0.1452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