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廣播電台網路社群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Login

免註冊即享有會員功能

搜索
查看: 80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機」不再有機可乘 ─ 鈺鈴

[複製鏈接]

123

主題

129

帖子

113 小時

在線時間

專業駐點會員

麻吉1280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積分
8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20:25:0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暢遊本站。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有機」不再有機可乘! \  |4 ]' `: S4 F9 v

' X$ O4 S# p" h# z5 E; w# u; H. i# N! v! i8 t& Q% \
文/圖:鈺鈴
. k* t( U5 x' O! c# F1 c! R9 c" Z. B" j5 m
6 K( r# g& `( X" u  
+ e5 ~7 v) @: Q. R- `" ?; A- @  ]" _0 ^

8 J6 K! F: J9 H9 M- _  d, Q* \: m: N* @/ X* @
注意!「有機」這兩字不是隨便可以用的!
8 ]  L' w1 J5 E5 }. G% q. ]
2 C5 E" j) I. f, W全球的有機食品自1990年起,年成長率高達15-20%,民眾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持續增加,也有許多人相繼投入有機產業,但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潛藏著隱憂。* G- _. Q3 `0 W" D) T, G/ z
/ s+ @  O' d, y8 b; k, _
台灣的有機農業是1980年由台灣大學洪崑煌教授與中興王銀波教授評估後,農委會在1987年在台中、高雄、台南區農改場設置觀察試驗推廣。台灣的有機農業面積從1996年的160公頃,成長至2008年6月底的2178公頃,詳如附表1。
$ n- h( w+ U+ y6 t# P' O" \- |$ z/ C4 c- ~2 l
在台灣,許多農友施用有機肥,就自己用個牌子大辣辣的寫上:「有機柳丁」、「有機鳳梨」、「有機蔬菜」…;有的農友施用「天然人造肥」,也很自然的大聲嚷嚷說:「天然的!有機的喔!」人人聲稱自己出售的是「有機食品」,小小的台灣,除了有各式各樣驗證單位的標貼,還有在包裝袋上直接印上「有機蔬菜」、「有機…」,各展神通,反正只要掛上「有機」兩字,價錢馬上翻幾番。消費者在眼花撩亂之餘,有的人到「有機專賣店」選購,這下應該可放心了?有機商店販售的90﹪都是進口有機加工品,標章更是五花八門,連健康食品也同時在架上陳列。有的人為了追求健康,只要標示有機也就甘願多付些銀兩;有的人半信半疑,買了又疑神疑鬼;也有的人認為「台灣根本沒有生產有機農產品的條件,都不夠格聲稱有機」,有機農業在台灣各自表述了十多年。( T" Z4 X/ _0 d# g6 W8 m$ G
, [5 i! x$ K+ W# k; K* M  Y) x
而經過幾次抽驗,堂堂有機農產品竟然被驗出農藥殘留,出了紕漏,「我買的是真的有機蔬菜嗎?」、「在哪裡可以買到真正的有機農產品?」,消費者懷疑、氣憤;認真工作的農友受傷。
' J  w2 |1 H0 \8 I; P; W0 {, X$ E+ ?$ W& Y: v1 f* x
面對這個信心危機,政府在社會壓力下,這兩年加快腳步,通過了許多相關的法令。農糧署副署長蔡精強強調:98年1月31日起,打著「有機」名號的農產品,若未經認證,而仍然標示「有機」字樣銷售,將依《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開罰。他特別指出:「96年1月29日公布的《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現在已兩年緩衝期屆滿,包括國產和進口農產品和加工品,只要打著「有機」名號,統統必須經過認證,違者將遭開罰。」。而依據該法第五條、第六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七條規定,98/1/29以後,凡國產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未經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驗證合格,進口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未經農委會審查合格,不得標示有機,違者罰6~30萬。7 |& q. [5 V! R' t
/ k0 B% o9 f( U

- ?, s( A% Y0 m' N% |  ?
: t3 t* i6 ~  N  F2 l! u
* f- ^! g( Z6 F7 a1 n$ v& I2 u. s, B, w. c4 B
《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上路後,有媒體緊盯著:「消基會抽查發現,有高達92%的有機產品是『假有機』,其中83%是沒有取得我國認可的有機標章,卻自稱有機,其餘是商品標示不清,消基會提醒民眾不要花大錢卻買到假有機」。
# }$ T% h2 v. o$ y9 j* N1 t3 h! T" N1 \4 d- i' }3 A
9成2有機產品都不合格的報導,殺傷力可非比尋常。
6 x- W$ g$ }* P. [( H( i; H
8 r; d" c2 L4 c0 H針對這項報導,農委會2月10日告訴我們:「 98年抽驗市售國產及進口有機農糧產品、加工品1000件。」;「抽驗不合格的處理方式是產品下架,收回標章,暫停驗證資格;違規使用化學資材者,課以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課以罰鍰的經營業者予以公布;對消費者已發生重大損害或有發生重大損害之虞者,在大眾傳播媒體公告農產品經營業者之相關資料(註:這是《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實施細則第7條的規定)」。5 Q/ I! K6 X% V* i* q8 a& n
* r0 G- P) U* T& x
這1000件當中哪些合格哪些不合格,到現在農委會也沒進一步說明。( P2 @2 H7 s) I: Y, `5 A- q4 v% S

) W/ C( c/ v$ z8 g早在92年9月15日《有機農產品管理作業要點》第二條就有明文定義:「 有機農業: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 而有機農產品是「依本作業要點所訂定各項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從事生產,並經驗證機構驗證合格之各項農產品。」。最新的管理法規對有機農產品定義是:指在國內生產、加工及分裝等過程,符合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有機規範,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附件一: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基準,並經依「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規定驗證或進口審查合格之農產品稱之。" h9 @5 j9 D; H- m0 E# i& s

& b& @( v5 n$ a$ n所以,不是說沒用農藥、沒用化學肥就是有機農產,而是要依照很多農友根本不曾看過的《有機農產品管理作業要點》操作生產後,再經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he 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 (TAF)認證的驗證機構認證後,才可宣稱「有機」,冠上「有機」,不是生產者或銷售者自己說說就算數。
! n6 q* s& P9 l  k/ L+ \6 k9 L! y6 e4 x& x
這當中,認證、驗證就是很多民眾搞不清楚的兩回事。認證是指全國認證基金會對驗證機構所從事管理作業要點所定驗證工作的認可及授權。.而驗證是指驗證機構就農產品,其生產、加工及行銷過程符合本作業要點要求所作之證明。簡單的說:農友或農業生產單位如想掛上「有機」這塊招牌,必需申請驗證,請公正的專業驗證單位來證明,而這驗證單位又要公正的全國認證基金會來認證,好像是個嚴密的防護網,來為消費者把關,為守法的農友掛保證啦!) i- `" K8 ^) ]* a$ H4 W" g$ L

5 y0 Q; v' F3 G" g 3 S" u7 K. O& t7 n. T" G
/ k) Z, c- U0 n  C

3 _! Z0 f0 D) |- t  V. `截至目前為止,經過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可及授權的驗證單位有以下七家: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MOA);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中華有機農業協會(COAA);暐凱國際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National Animal Industry Foundation,NAIF,簡稱中央畜產會)。2 h; C0 b3 m9 D6 z/ S! F6 ?

/ r2 d, \3 N/ @1 |' bISO明確規範輔導和驗證一定要分開,驗證機構必須是公正、客觀、獨立的第三者,但這恐怕是上述這些單位最落人口實的地方。多年來,他們身為查驗者卻實際參與有機農產栽植、輔導、推廣的,大有人在。其中某一家成立宗旨中明白陳述要「聯合從事有機之生產者,共同研究開發有機農業之生產技術 」,赤裸裸地違反了裁判絕對不能兼球員的最基本原則。只是台灣的主客觀環境很難達到現在所訂的有機規範,若真照章嚴格執行,很多小農恐怕無法通過;若不嚴格執行,驗證機構要承受很大的風險,全國認證基金會(TAF)會定期追查,未照規範執行相關驗證業務的會被取消資格。國內驗證機構面臨的是一個兩難的情勢。
9 h) Z3 _& l4 ], e
. @/ M4 J7 c. c& ~" m驗證機構取得認證資格有效期間為自取得認證之日起三年。這幾個驗證單位認證的項目如附表2。
4 h% l% D8 x7 K4 Q) |* e6 Q8 x; T% W  I
很多農民搞不清楚要如何申請有機驗證。這在《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中有詳細規定:7 O$ C1 J5 e9 o
第五條: 申請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之農產品經營業者,應具備下列各款資格之一: 0 {" D) y! A7 \  c
一、農民。二、依法設立或登記之農場、畜牧場、農民團體或農業產銷班。三、領有營利事業登記證者。  Z* }# c+ I0 n
第六條: 農產品經營業者申請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下列文件,向驗證機構申請驗證:一、符合前條資格之證明文件。二、生產廠(場)地理位置資料,包括土地坐落標示及足以辨識之鄰近地圖。三、依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基準之生產或製程說明。四、維持有機運作系統相關之紀錄與文件,包括工作及品管紀錄、原料及資材庫存紀錄、產品產銷紀錄,及生產用地、設施及環境管理紀錄。五、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文件。
+ R. Z3 E: v: P6 w- |- [6 p; e# b3 b第七條:驗證機構受理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之驗證,應辦理書面審查、實地查驗、產品檢驗及驗證決定之程序,並於各階段程序完成後將結果以書面通知申請人。
1 j( v+ T! }( C( L% }$ u; F驗證機構應就前項各階段程序訂定作業期限,且各階段程序作業期限合計不得超過一年。但經通知申請人補正或限期改善之期間,不列入計算。: s+ I$ Q4 t% r9 _
& {, W& R. [: Y1 B
上述第七條中的現場查驗,包括園區周邊環境、隔離帶、緩衝區、倉儲區,種苗、肥料、防治資材,以及採收、儲存、銷售記錄的稽核。
8 X: h5 ~/ k$ m: M* Z- B6 W5 C$ T& h: t' V6 f
只是,一項動輒費時幾十天到幾個月、甚至整年度的農作,光靠審核一些資料、記錄,和一、兩次的所謂現場查驗,是不是結果就一定真的有機,沒人敢保證,
, T0 q- D* w& R: D3 i% n0 l2 d
驗證合格,還有標章問題。農業委員會於98年1月22日發布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如附圖一),規定通過驗證後,國內有機農產品必須標示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在這之前,96年元月底,「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定農產品要有生產履歷,不到五個月,「OTAP」誕生,政府宣稱最晚在98年要將原有四個有機認證標章將整合為「OTAP」(如附圖二)。再次政黨輪替後,CAS重新躍上舞台,而目前已經使用之「OTAP」有機標章,可使用至98年7月31日,消費者要留意辨識。
# q5 E/ |' D4 ^; |0 ~
; F; Y9 o; G1 @3 w( @) o8 Y ) ^0 I5 w( g. \% G* c7 f. J

8 V& R/ ^" [  B  x/ E但國外進口的有機農產品至今沒有統一標章。最近農糧署公告英國、德國等十六國為有機管理同等性國家,共有二十六種不同標章,農糧署擬設計單一標誌,一切順利的話,今年8月1日就會實施。而有機農產品若是在98年1月31日前製造者,仍可使用舊標章販售,無須下架,但若冒用有機農產品標章和違規使用化學用品,仍列為查處對象。4 a7 p! Y, J: e2 Y; F
/ F1 ^- o3 f% H& C1 I3 a. W
驗證是個手段,讓大家有個標準,有個把關的機制。消費者責怪政府機關未作好把關的工作,政府出手管了,農友、驗證單位覺得壓力重重。若是符合標準的農友,應是真金不怕火煉了,實至名歸。大家並不反對立法管理,但這些攸關台灣有機農業發展的重要條文,「並沒有考量台灣特有的地理與人文環境」,「在條文制訂的過程中,沒有廣泛與各界討論互動,若干條文實在有窒礙難行之處」,客觀環境達不到標準的,是要他再回到慣行農法的隊伍嗎?
) k  l! t% y9 _( v. h% M  h0 q& \
& ^: J$ Y  Q# j1 U4 K話說回來,沒有合法驗證,不代表就不是有機操作。有些有機農戶早已有固定的買主,通過彼此信任的方式交易。有些消費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主婦聯盟,長期持續購買他們自己認可的有機農產品,不管有沒有驗證標章。他們學習有機農業概念,深刻體會到土壤、環境被人類破壞的嚴重性,實地參觀過有機農場,他們以自己的認定,用行動支持認真操作自然農法的農友。這些死忠的有機消費者,制式的驗證標章,對他們來說,只是僅供參考。4 a* B: N1 b- N* N

+ P9 r3 g6 \2 q" \7 b  6 a, Q5 s+ J! K3 b, q

3 u" ~$ V5 t7 }1 o當然,一般的消費者還是需要一套公正、客觀、簡單的有機識別標示,讓他們作為購買的參考。
% b6 o0 r- O5 R4 Q# g) \( a( G/ `4 n* I% |, `
看完以上林林總總,任何人都應該瞭解,在台灣要合法掛牌「有機農業」,真的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有一家驗證單位就直接聲明:「請農友要提出申請前,要蒐集並詳讀相關法令、驗證基準。」。但光是「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基準」、「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這些法規法條,就足以讓絕大多數的農友「飽歌醉(台語)」而退避三舍。: @4 V' R# t. x, T5 O3 _- u/ {
: r: G8 D5 W) Q: q  {; S% c
除了一堆法條的規範和限制,高額的驗證收費是另一個讓農友們對有機農法裹足不前的主因。水土檢驗費,約8800元、產品檢驗費約4500-6300元(每件)以及每年都要交一次的申請費、查驗費、驗證管理費。以個別驗證來說,文件審查和現場稽核最少就要花22000元,驗證通過後,證書費、標章費又得多花超過10000元。加工品若想掛上「有機」,除了作物栽培要驗證,進行任何加工,都得再做一次驗證,再花一筆錢。政府當然訂了獎勵辦法,只要通過驗證,就補助水土檢驗費。對於政府的美意,農友們也不太領情:「能補助到幾時?能永遠補助下去嗎?」。
% H- o9 G* ]2 x' F: J, h- |
9 L9 _; z) a  Q! P# i2 i% Z許多曾認真參與驗證的小農都不願再次申請驗證,不願意再付這個費、那個費:「好不容易賺的錢還要再被剝一層皮…」、「驗一次還勉強可以,每年都要來,玩不起。」
, B! [8 v( f* g9 q2 f& G  c7 E
0 R5 a6 Y  x$ i% q+ `, s3 G- O ' l' D# t. U2 F- a( s

) _: M! s+ z" B6 V' k1 `6 [
' h: T7 ]) L2 ~  ]9 D( Y/ `' M3 w" X- c* |: @- B
這倒提醒了消費大眾:下回應該注意一下,有些農場豎立的標示牌、牆上掛的驗證證書,可能已過了有效日期。
2 Y, Q- L' ]- S1 N# ~7 o0 G
; Z, m1 w" P. t7 M! R現行規範有機的方式,一位從業農友直言:「等於是在懲罰從事有機種植、加工的小農,令人難以理解」,他說「以『慣行農法』(即非有機的一般農法)進行栽培或加工的農家,甚至不必繳稅,我們呢,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種三、四分地還不知道收(成)有沒有,就要先交好幾萬,我才不幹!」
3 T8 j2 s. b% r# [6 s7 s. B+ \* k; R- t: [
8 \4 J3 w; N* C) P( |! s( z一些有機農產相關業者(農友、驗證單位的人、通路商)最近也紛紛向電台反應:「政府應是輔導有機農業,怎麼用這樣一個法來扼殺有機產業!」;「這些官員坐在冷氣房裡定些法條來限制農民」;「小農還能繼續有機農作?」;「讀書人東抄西抄,拿出最不健康的法令來傷害國人的健康!」;「不當法令制度,將扼殺有機小農的生存權」…。- y3 l2 j% J/ q# {
0 N" f' b  a3 w8 W' K& r; Y
有這麼嚴重嗎?長期以來,政府一直透過各區農業改良場和大專院校來教育、輔導有機農法,只是,學界的主流仍是慣行農法,社會大眾也未形成共識,從事有機的農友大多是孤軍奮戰,求助無門,「希望政府投入更多的資源心力來輔導」是很客氣的建言,最嚴重的控訴是有人認為政府管理辦法是「政府和驗證單位掛勾,一齊對付農民。」& J# \; o5 O  v+ M

8 t5 E. O4 C( T4 ~% r, a6 t我請他們冷靜下來,停止謾罵,逐條把有問題的部份陳述清楚,同時也詢問一些人對「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的看法。有人說確實有些問題,希望能修改,我問「你們把意見反映上去嗎?」真的是閉門造車嗎?「意見太多的,漸漸就接不到開會通知了」有人說參加開會時,意見表達了,也作了會議記錄,但沒有下文,我問你有去追蹤嗎?對方也承認沒有追蹤,以為相關部門自然會依大家的建議去修正,「結果好像說了等於白說」,…。連驗證單位也似乎有些難言之隱:「我們驗証單位不便表達太多異議」,「曾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政府壞制度下的共犯?…作有機已很不容易,商品化、量化也有重重的問題,。又要兼顧有機驗証規範,更是不容易。」' u1 `( n9 ^2 T9 @" K% G4 X$ O

9 i% B6 ?% k' f: t9 Q9 e以上的控訴其實有失厚道。台灣的有機法規其實是參照美國、日本、歐盟相關法規訂定的,如果有不妥善、不適宜的條文,大家可以提出來,作為進一步修正的參考。政府辛苦定的法條被罵到臭頭,難怪常聽人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功沒賞,打破要賠」,官員們總是通過國家考試的高知識份子,深知「依法行政」,也是戰戰兢兢的想把事情辦好,尤其法規,白紙黑字,誰都不敢亂來,因循舊例,較沒啥毛病好挑。而大家都知道有機是世界潮流,台灣不敢說要「超英趕美」,起碼也得「和世界接軌」,這是一樁需要政府、農友和消費大眾共同用心學習、參與的巨大工程。
( A4 k7 q+ `9 u. p6 y* o& t( r" E4 a9 V
 
& P/ v4 R- l+ r5 {4 u4 e; O: |/ _. p) \( r+ G
有機,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要有一份真心。# A2 C7 H2 [! L/ H! Z( c4 K3 _
) l! J1 g. P. ]0 r* j4 K
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新法已上路,善良的老百姓還是得遵守,否則只好等著接罰單。最近很多路邊的「有機柳丁」、「有機鳳梨」都不見了。國姓鄉台14線兩旁的「採有機草莓」成了「採有□草莓;一些多年投入有機栽種的農友更挑明著講:「不能用有機兩字,那就用生機芭樂、活力文旦、永續楊桃、環保香蕉、自然白菜、天然麵、高品質草莓…,比你有機更棒,看你政府多會!」- ~+ m* G( U: w. ?, G3 v) b

* H2 L3 ~2 C# a* z4 N; Z看來,除了地下電台,台灣又多了一項地下產業:無照有機,沒有驗證標章的有機農產品!
2 p0 f, S- k: B' L8 ?
( [+ M! f; S/ e* K- R 7 z3 q8 Q# H7 B8 t% f- e$ X

( F0 c, Q) J' C
' |& b, n" b4 i. Q. d& U& A7 q: J3 X  m/ @
' l; y: I  k/ h1 o, k
$ ]2 Q3 i: R/ z( f% C" G8 q

: L) d! h/ o" D, }! D6 G% j- V+ x本文已刊於:神農廣播雙週報256期(98年2月20日出版)
2 J& R+ d$ E/ n+ f8 P* S% D7 c' X  @2 h
6 R) u% m! n9 |+ V" v

手機版|神農廣播電台網路社群  

GMT+8, 2024-6-15 20:59 , Processed in 0.19844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