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廣播電台網路社群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Login

免註冊即享有會員功能

搜索
查看: 111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施肥的基本原理與技術(一)─ 曾明寶

[複製鏈接]

123

主題

129

帖子

113 小時

在線時間

專業駐點會員

麻吉1280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積分
8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08:2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暢遊本站。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植物營養與肥料施用要點   系列十三
: B' ?# M, j5 i7 z* Q" @
; X6 S, f: D% w' \! [施肥的基本原理與技術(一)
' K, I" J# G) c7 `- ?* i' U8 b
3 H# K2 x1 n7 A文:曾明寶
: v$ D6 W. Z4 ^1 r9 n" S) R
8 [4 `. f! Z) s" `/ l) v8 k# d. F; M

9 M0 p: e' H7 B* U% t什麽是肥料?看來是很簡單、明瞭的問題,但近年也出現了一些混亂的情况。其實國內外對肥料有共同的認識,也有共同的定義。我國的肥料管理法(民國91年06月19日 修正)中把肥料定義爲“指供給植物養分或促進養分利用之物品”。中國國家標準《肥料和土壤調理劑術語》(GB/T6274-1997)中則把肥料定義爲“以提供植物養分爲其主要功效的物料”。 爲什麽是肥料,什麽不是肥料劃定了界綫。8 _# o- o( B$ M' W1 a: Z0 B

( B% t8 y. k0 v! g( I根據相關國家標準中的定義,植物激素類:如生長素、渤激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等)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如萘乙酸、萘乙酸鈉、2-4D、CCC等不屬於肥料之列,雖然使用生長調節劑與肥料有關係,兩者可相互配合。聲、光、電、磁等物理因素更不是肥料,如磁肥的名稱是不正確的。這些物理因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影響,尤其是光,是植物生長、發育必需的外界條件之一,但不屬於肥料之列。
; u5 h% q6 n4 E2 o6 k4 o5 N6 z; t
微生物肥料(菌肥)的名稱雖已廣泛應用,但仍無法很精確定義是否為肥料,但卻有肥料定義中的功能,此部分因為較為特殊,目前世界各國正積極尋求合理的管理方式。某些微生物製劑施入土壤後,可改善植物生長的環境,有的甚至可與植物共生,從而起到改善植物營養的作用,但一般不是直接供給植物必需的養分,因此,有人有學者建議稱爲微生物製劑或菌劑,如根瘤菌劑,中國普遍有此一共識。在台灣則由中興大學楊秋忠博士提出微生物肥料名詞,並普遍獲得世界各國學者認同,目前世界上普遍以微生物肥料稱之,至於管理方式則過國皆有不同。6 j5 x9 l5 k4 |% S- X7 x
* e" |: r- t" C- q# o& ~
以含植物有益元素爲主的物料,亦可稱爲肥料,如矽肥。絕大多數有機肥料同時具有肥料和土壤調理劑(“用於保持和改善植物營養和土壤物理化學性質以及生物活性的各種物料”) 的作用。這樣,我們討論施肥就有了明確的目標——通過施肥來調節植物的營養狀况。* u/ p. {' g  I& A
1 Y) c: D  O4 N, K4 l0 U
用於指導施肥的基本原理,最早是由植物營養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德國的李比希提出來的,近年又有發展和完善,可歸納成以下幾點:
; ^4 F3 V, R2 c! O9 w# X6 T" |6 a. w& Z# B: l% Y8 b
一、養分歸還學說。  h" x  e$ M2 w/ ]
- k: K; H6 ?4 D; E7 `9 [4 Q/ R" o
這一學說是李比希首先提出來的。他認爲每種植一次作物,必然從土壤中取走大量的養分,土壤中的養分就會愈來愈少,土壤肥力就會逐步下降,因此,要恢復土壤肥力,就應當歸還從土壤中取走的全部東西,否則産量就會逐步下降。歸還的方式是施肥。他特別强調歸還土壤各種灰分元素,而忽視了氮素。因爲他誤認爲作物需要的氮是從大氣中獲得的。, I. F% B9 }- d# ]3 _8 J, q
4 l: n4 m2 k; K; z" Z  u
歸還學說作爲施肥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它指出了種植業不能進行掠奪性的經營。一般來說,要有高的産量,就要有高的投入,否則是難以辦到的。同時,通過肥料的養分投入,可以改變過去局限於農業內部的生物循環,從而提高土壤肥力和産量。但是從現在來看,它也有片面和不足的地方。例如强調全部歸還往 往是不經濟和不必要的。如果在土壤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養分,在一段時間就可以少歸還或不歸還。目前,在我國施肥上還是應當强調土壤缺什麽,補什麽;缺多少,補多少。而且在農業內部的養分循環中,氮是最容易損失的養分,歸還氮素是最爲重要的。
  V$ L/ O6 q, f2 n$ i( o* [2 P- F3 J' a; t) \) O
二、最小養分律。# r: t& m2 p0 x6 O, g( S! ^

: o2 L; l5 w; ~; i/ T這一原理也是李比希最早提出來的,意思是:作物生長發育需要各種必需的養分,但决定作物産量高低的,是土壤中那個相對含量最少的養分。人們往往用一隻木桶來進行圖解。木桶盛水的高低,取决於最低的那一塊木板。要提高木桶的盛水量,首先要加高最低的那塊木板。但是必要指出以下幾點:第一,由於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要量不同,最小養分是指對作物需要來說,相對含量最少,而非絕對含量最少的養分。第二,最小養分不是固定不變的。例如在民國40年代氮素最感不足,當初肥料的利用剛剛在台灣開始,肥料的使用量相當少,施用氮肥作物産量迅速提高;民國50年代土壤磷素不足,成爲某些地區的最小養分,施用磷肥增産明顯;民國60年代中期限以後,各類瓜果菜類栽培技術提升,土壤則很快出現缺鉀,特別是南部高屏地區很突出地表現出普遍缺鉀現象。某些地區鋅、硼、錳等微量營養元素也成爲最小養分。因此,要不斷研究最小養分隨條件的變化規律。第三,增加最小養分以外的其他養分,不但難以提高産量,而且會造成浪費,降低經濟效益,甚至對環境産生不良影響。8 h. ]2 g/ L: r& ^( }3 D

& Z- \* J  M' T/ {! \" T# E根據土壤養分的豐缺,緊緊掌握住最小養分進行施肥,稱爲補償施肥。補償施肥考慮的,是土壤中最缺的某一個養分。而在生産實際中往往不止缺乏一種養分,有時也很難斷定哪一種養分最爲缺乏。例如一些農田既缺氮,又缺磷;某一些農田既缺氮,又缺鉀,或氮磷鉀俱缺。這時就要根據土壤中多種養分豐缺情况和種植的某種作物達到高産、優質的要求,均衡供應多種養分,這就是平衡施肥,是充分發揮肥料作用的一項重要措施。這也是補償施肥的進一步發展。
  L( w, p, J6 @: T. n  C3 B0 z3 k# S* t9 g) A
通常我們施肥,只考慮當季作物,其實不同作物對同一種肥料反應不同,有的肥料還有較長的後效,如磷肥和有機肥。因此,施肥只考慮一季作物是不够 的,應當結合當地的種植制度(輪作制度),考慮一個輪作周期的各種肥料安排,稱爲施肥制度。近來,國際上考慮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的保護,提出了植物養分綜合管理系統(Integrated Plant Nutrient Management System)的概念,則不僅考慮到土壤肥力因素,而且擴大到生態條件,甚至包括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  o$ p6 L+ q6 @4 W& M

; f6 c) S: F& j7 }9 J6 P/ ?9 x' a- U" U# B! T
+ _5 {/ E3 c0 n- r8 a# c
  M" ^; p" T1 w4 z9 P/ A

. k# J  T9 J/ b# G5 O
/ Z/ S: }' q/ ?4 Y. x4 `: U+ J; o
  R( O( \6 J6 Z# ^& k2 o+ W$ R! k8 ?  g( q3 ~7 z

# m5 I5 h0 Q& B, v; J) g$ R本文已刊於:神農廣播雙週報248期(97年6月20日出版)
0 q2 q7 I9 c+ B0 l9 N) f( |
7 \# t# {4 m! {% y, t

手機版|神農廣播電台網路社群  

GMT+8, 2024-6-10 07:14 , Processed in 0.1717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