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廣播電台 / 首頁 / 神農小百科 / 000002

神農小百科-白鳳菜  相片連結

檔案



 
學    名:Gynura divaricata ssp. Formosana(農試所稱Gynura Oralis)
英文名:Taiwan velvet plant
別    名:白蕹菜、生毛菜、台灣土山七、長柄澄黃菊、白癀菜、白擔當、肝炎草。
分    類: 菊科、三七草屬。菊三七屬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共同點是葉子背面或邊緣通常呈紫色,比較知名的有紫絨三七(又稱紫鵝絨,一種盆栽觀賞植物),還有菊三七、尼泊爾菊三七、紅鳳菜,都是營養豐富的食用蔬菜。
起源

 
原產地:臺灣特有種。
近年來被處理為G. divaricata(分布於中國、香港、越南等地,稱做白子菜,又名白背三七。一般而言植株較白鳳菜高大,植物體可達60cm,花朵稍具香味。)下的亞種。
特性









 
主要分佈在濱海地區,以北部、東部、南部及澎湖的砂礫海岸較為常見(海邊的植物,不管是草本或木本,為了抵抗鹽分造成的脫水作用,葉子表面會有厚角質層,避免直接與鹽分接觸。另外,為了吸取並儲存水分在葉肉中,所以葉子厚度也比一般植物厚);偶爾出現在低海拔山區,多在稍遮蔭林邊緣零星出現,植株及葉片明顯大於海岸地區族群,壯碩植株猶如黃花三七草般。
一或多年生常綠草本,冬季低溫至15℃也不怕,但生育適溫以20∼25 ℃最佳。臺灣中南部較多,具有耐濕熱,對環境適應性頗強。
莖圓,直立易生分枝,莖基部隨成長逐漸木質化,可長至1公尺。
葉呈青綠色,葉厚、被毛、針形、互生、匙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尖銳、莖部漸狹,葉長6∼8公分,寬1.5∼3公分,葉脈明顯,主脈略凹,葉柄不明顯,葉緣有鋸齒。
頭狀花序,花柄極長可長至20公分,花色為黃至橙黃,無花瓣,花期在12月∼3月、春夏間。
果實呈瘦圓筒形,褐色,冠毛白色,果期在1月∼4月間,但多不結種子。
為中藥、草藥常見藥材,所以有人說它是可當菜吃的肝病良藥。
也是斑蝶重要的蜜源植物,花有特殊味道。
品種


 
栽培上主要有二品種:尖葉無毛種、圓葉有毛茸品種。
(1)尖葉無毛種:植株葉片尖端呈尖銳形,葉面無毛茸,葉色較青綠色,食用時品味較佳,一般種植者多以此種為主。
(2)圓葉有毛茸品種:主要之差異為葉片上具毛茸,葉尖端呈圓形,較鈍,其葉面稍凹,葉色較濃綠,食用時纖維多,品味稍差,種植者較少。
繁殖



 
中部地區白鳳菜多於每年2∼3月開花,但多不結子,故多以無性扦插法繁殖。除了開花期外,全年均可以扦插法繁殖。
以剪刀、刀子或手拔取4∼5葉片之頂芽,作為扦插苗,長約5∼8公分長,去除下位葉片備用。接著準備50格扦插穴盤,先填充栽培介質至9分滿,不要壓緊。每穴插入備好之新鮮頂芽1枝,稍微壓實隨即澆水,置於遮蔭處2∼3天。接著,每天澆水一次保持溼潤狀態。扦插完成後,約15∼20天,新根長出即可定植。若無法即刻定植,幼苗過高開始老化,可於5∼7葉處摘心,促其側芽長出,再移田間亦可,小苗長出新根後,每週可澆500倍之液肥,以促進植株快速成長。
栽培







 
經濟栽培以選擇排水、通氣良好、富有機質、微酸性之壤土栽培為佳。
先施入基肥,以曳引機充分混合,隨即作畦,畦高15公分,畦寬約90公分,以便利將來使用收穫機採收。
因白鳳菜生長期長達半年甚至更久,覆蓋銀灰色塑膠布可節省除草工資,增加肥料利用率,減少灌水次數及病蟲害之發生等好處。以1公尺寬之塑膠布覆蓋,注意二邊要壓實,以免被風吹起。
定植前先行以10公分直徑,行距45公分,株距50公分打洞,雙行定植。於春季3∼4月、秋季9月定植於10公分深之畦中,壓實並澆500倍尿素液肥,促進成長。幼苗每5∼7葉即可摘心一次,逐漸長大,莖部逐漸成熟而木質化,追肥每半月以500倍尿素加以施澆,以維持品質幼嫩。
一般晴天,每週灌溉1∼2次,保持土壤濕潤狀為適,每次灌水後隨即排水,不可久浸,排水不良易引起病害。
另外,也可種植於花盆中,或利用大型木箱、保利龍箱來自己著手種植。
光線不足、通風不良時易得生理病,並引來莖腐病,整株枯死,應予適當的修剪。
病害 排水不良易引起莖腐病,整株枯死,故應控制水分之供應,不可久浸,特別注意灌排水。
蟲害 嫩莖葉常有蚜蟲、毛蟲、青蟲為害,葉片被咬成孔或萎縮。
採收


 
嫩莖葉以5個葉片,7∼10公分品質最佳,可用手摘取或用刀割取10∼15公分長。
由於生長迅速,為節省採收勞力,可配合機械採收,日前採收機以平畦較便利,畦面不可太高,畦寬以90公分最佳,合採收機通過控制,株高30公分左右採收一次,採收速度甚快。採收後植株平整甚為美觀,採收後需再補充肥料,約15∼20天可再採收一次。
應注意以低溫保鮮,否則葉片會褐變,失去商品價值。
利用


 
嫩莖葉為食用部位,有透明粘液,食用時略具粘性,有菊科茼蒿之香味,並富維生素及礦物質,是一種適合於經濟栽培的健康蔬菜。
因調味不佳會影響口感,所以漸漸被民眾淡忘了這項佳餚,其具有密實短絨毛,比較吃油,炒食加些蔥油酥,或以肉絲一起作菜,可增加美味。
因其鋅含量較高,又有「聰明菜」之稱,近年來在中國各大城市蔬菜、保健、醫療市場上頻頻出現,受到消費者歡迎,許多城市相繼引入試種,栽培面積逐漸擴大,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農業示範基地自2006年引進試種、繁殖栽培、開發利用。
食譜



 
涼拌:白鳳菜嫩莖葉洗淨後,川燙殺菁,冷卻後再拌以蒜仁、醬油、麻油等調味料即可。
炒食:蒜仁後爆香後,將白鳳菜放入炒食,頗具香氣,青脆可口。
火鍋:白鳳菜具有菊花香氣,冬季茼萵缺少,價格昂貴時,可以取代茼萵。
沙拉:嫩莖葉洗淨後,用鹽水輕揉搓,約一小時後倒掉鹽水,再加醣醋沙拉,其風味不差,有開胃之效。
作湯:將香菇排骨煮成高湯,再加入白鳳菜共煮後調味,味似茼蒿,鮮嫩可口。
營養 每100公克含有蛋白質2公克、維生素A 573.3RE(=1微克視網醇,或6微克β胡蘿蔔素)、維生素C 24.5毫克,以及豐富微量元素,鉀380毫克、鈣82毫克、磷42毫克、鋅0.4毫克。